本文转自:沈阳晚报汇银配资
眼中有美 心中有爱 手中有能
分数之外,探寻教育真谛
沈阳铁路五小以艺术重构教育生态打造美育样本
——沈阳铁路第五小学党委书记 于莹
在沈阳铁路第五小学(以下简称“铁路五校”)的校园里,美育不是一堂课、一次活动,而是一场无声的浸润。在教育部“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”的背景下,铁路五校用十年如一日的探索,以“愉快教育”为原点,构建起“六乐文化”美育体系,让每个孩子成为“向美而行”的追光者。
让美育从理念到血脉汇银配资
“美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,需要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。”沈阳铁路第五小学党委书记于莹的这句话,道出了学校美育的核心逻辑。
据于莹介绍,学校推行“五位一体”协同机制,从文化凝练到课程优化,从师资培养到资源整合,形成闭环链条。“比如‘乐享课程’,四天夯实国家基础课程,一天切换至‘素养飞扬’特色课程,让孩子们在扎染、古筝、纸艺等课程中找到热爱。”这一设计让美育不再是孤立的艺术训练,而是与学科知识、品德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工程。
从“指尖技艺”到“心灵共鸣”
铁路五校副校长韩越用“一核多元”概括美育课程的设计理念:“我们既要筑牢传统文化根基,也要拥抱现代艺术表达。”翻开课程表,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交织成网:每周2节音乐课、2节美术课、1节书法课是“必修项”;艺术创意手工、数字美术等校本课程是“加分项”;而掐丝珐琅、非洲鼓等30余个社团则成为“个性项”。
“非遗传承类社团是我们的特色。”韩越以掐丝珐琅社团为例,“孩子们用金丝勾勒传统纹样,用彩砂填充色彩,看似是技艺学习,实则是文化认同的过程。”2023年风筝节上,纸艺社团将一张纸玩出千般花样——立体纸雕、纸艺服装秀、“凤凰于飞”大型装置,让盛京文化在校园“活”了起来。
在艺术中找到“发光坐标”汇银配资
在沈阳铁路第五小学“乐享课程”的浸润下,每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坐标。正如三年五班学生柯鑫池所言:“当指尖划过琴弦,我听见了集体的心跳声。”
这所小学2008年成立的“悦享”管乐团,正是“六乐文化”中“乐群”精神的生动诠释。乐团以“校内培养+高校联动+名家指导”的深耕模式,将音乐教育从技能训练升华为美育启蒙。曾作为全区唯一一支乐团受邀亮相2024年和平区风筝节,成为“愉快教育”理念下美育成果的闪亮注脚。
铁路五校的美育日历,始终与自然节律同频共振。秋日“落叶创想”大赛,2000余名学生用自然材料创作拼贴画、机器人;冬季艺术节,课本剧、课桌舞大赛让每个班级化身“艺术工坊”。2024年,学校在和平区“和平杯”中小学生美育展演中一举包揽合唱、舞蹈、器乐类三项金奖,并获评“优秀艺术实践工作坊”。
从教师到“美育引路人”
在铁路五校,近60名艺术教师中,20%拥有研究生学历,多人获国家级教学奖项。学校通过“双翼模式”要求教师既精专业又懂融合。美术教师研习非遗技艺,音乐教师将戏剧元素融入合唱训练。
“我们与沈阳音乐学院建立深度合作,教授定期进校指导室内乐团。”韩越说。而“戏曲进校园”活动中,京剧名家的一个眼神、一句唱腔,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统艺术的种子。
成长比分数更重要
“在铁五,艺术之星不是少数人的专利。”于莹说学校构建了多元化评价体系,任务单记录学习过程,才艺大赛提供展示舞台,“名画模仿秀”等实践见证成长。“我们设‘进步之星’,只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好,就能获得掌声。”
这种理念催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。曾经内向的学生在舞蹈团找到自信,调皮的孩子在扎染社团学会专注。2024年,该校学生张容暄在辽宁省大中小学生主持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,近百名学生获市区艺术展演艺术作品类一等奖。“美育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,而是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光。”于莹说。
向美而行,照亮未来
从顶层设计的“四梁八柱”到社团活动的“百花齐放”,从非遗传承的“守正创新”到评价体系的“温度革新”,“铁路五校”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。正如校园里那幅由千张学生画作拼成的“凤凰于飞”——当每一笔色彩都被珍视,教育的画卷自然斑斓璀璨。
在这里,美育不是终点,而是成长的起点;不是少数人的天赋,而是每个人都可触及的美好。这所小学正以艺术为舟,载着孩子们驶向“眼中有美、心中有爱、手中有能”的未来。
沈阳晚报、沈阳发布客户端
记者 刘子建 摄影 王雁汇银配资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