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盟策略
文案|风潇潇
编辑|忆梦
《酱园弄》第一部开分了!
本以为有陈可辛亲手把控,电影评分起码也会突破7分,没想到最后连及格线都没到,居然仅有5.9分。
在将近10万人评分的前提下,有45%的观众给出三星评价,还有21%的观众给出二星评价,可见大众对这部影片并不满意。
其实电影票房也不如预期那么可观,要知道该片光投资就有6亿,但预测总票房也不过只有5.3亿,明显就是要亏本的节奏。
面对这样的数据表现,别说观众感到失望,连官媒“新京报”都忍不住下场点评,并且仔细分析电影失败的原因,可谓是言辞犀利,但却句句说到网友们的心坎上。
整篇文章看下来,新京报准确抓住了《酱园弄》的三大硬伤。
01 悬案不“悬”
对于观众来说,《酱园弄》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,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“詹周氏杀夫案”,所以片方也深知卖点在哪里,在片名中还加入“悬案”的字眼。
不过,本质上来讲,詹周氏杀夫案没有太大的悬念,只是调查头部和凶器被扔到哪里,其实不具备戏剧张力。
所以导演只能从视觉角度切入,用大量具有冲击力的画面博眼球。
比如让詹周氏和野猪对抗立盟策略,这种桥段固然让人感觉刺激,可刺激之后也不剩什么了。
而且像这种带有虐女性质的画面,在电影里可不少,包括大块头是如何家暴詹周氏的片段,也看得人心理不适,不由得引起观众的反感。
还有在薛至武第一次见到詹周氏的时候,手电强光打在她的脸上,照亮其血红的双眼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女鬼呢。
在这个画面中,章子怡扮演的女主不像是被家暴的女人,倒像是可以杀爆整个弄堂的狠角色,太没有真实感了。
因此,新京报评价道:“导演还使用了大量的闪回叙事,强化了这种暴力上的视觉奇观,却没有更深入地挖掘背后的故事,实在可惜。”
02 说教直白
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问题引起争议,那就是对于女权的呈现。
大部分观众看完后都觉得剧情在这个角度上的刻画太生硬了,就好像是在读课文,满屏都是说教的味道。
比如赵丽颖饰演的西林要为法庭上的詹周氏发声,就直挺挺地站起来对法官质问:“你说她杀人,你又有什么证据?”。
面对这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,居然没有人立马上前阻拦,而是让她有机会继续说:“她分明就是被屈打成招,这是执法者知法犯法,草菅人命。”、“詹周氏,不要屈服,不要让他们得逞!”
说实话,看这一段的时候,不仅没有觉得热血沸腾,反而有种莫名的尴尬,就像是为了这句台词,才故意搭建了一个舞台,看起来相当悬浮。
还有影片结尾詹周氏彻底觉醒的那场戏,镜头不断闪回王许梅与西林的话,三位女性的形象不停切换立盟策略,总感觉下一秒就要举起女权大旗开始审判。
其实电影愿意去拍摄女性觉醒,揭开底层女性的困境,出发点是好的,但这边建议陈可辛先别出发。
所谓思想的共振,就不需要太直白的表达,而是剧情在点到为止的情况下,能够让观众们感同身受。
其实不懂留白这个问题,早在陈可辛的另一部影片《投名状》中就有所体现。
对于“我这一生如履薄冰,你说我能走到对岸吗?”这句台词,有影评人觉得当时的情景已经可以体现“如履薄冰”一词了,没必要再次强调,所以他对陈可辛说:“你说了那句话,你就去不了三大电影节了”。
对此,陈可辛回应道:“因为我拍戏的方式就是喜欢跟观众交流,我也不喜欢留白,我喜欢把我想的东西讲得很清楚。”、“什么人就拍什么片,我装不了。”
不过,并不是所有影片都适合细致表达,像《酱园弄》这类女性题材明显就更适合留白。
新京报表示:“这种直白到苍白的说教,放在一个已经越来越泛滥的女性觉醒叙事母题中,就显得太照本宣科了。”
看来有时候导演也应该懂得变通,不要一条路走到黑啊。
03 堆砌明星
尽管《酱园弄》由于明星阵容强悍,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不少观众关注影片,但这样的阵容对电影来说也存在弊端。
因为明星太多了,每个角色都显得特别重要,但电影时长就这么多,总不能每个人都单独拍一集剧情。
最后只能是让谁都不白来,却也没有深挖角色的特点,令观众有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。
但这帮明星可都不便宜啊,我想6亿的投资应该大部分都花在明星的片酬上面了吧,毕竟这部电影也不是什么工业大片。
而且明星一旦多了,每个人的档期就需要协调,在片场导演也没时间对演技有太高的标准。
所以除了章子怡之外,大部分演员都表现得一般,达不到让人惊艳的效果。
其实像这类全明星电影已经不止一次翻车了,《太平轮》、《爵迹》、《天机·富春山居图》都用明星阵容当卖点,宣传了一大通,最后的故事却拍得稀烂,一看就是没将心思用在正地方上。
“堆砌明星不等于好电影,堆砌明星也救不了中国电影。当资本为了追求商业效应,过度依赖明星流量与营销话题,而忽视剧本打磨与导演掌控力时,再耀眼的星光也难掩作品的苍白。”
新京报对此的评价,还真是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,希望陈可辛导演能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在未来的作品创作中可以避免再次发生。
04 结语
相信很多观众跟我一样,一开始对《酱园弄》这部影片期待值颇高,那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小,阵容也足够吸睛。
正因为片方将重点抓错了,导演也没用心打磨剧本,认为明星和流量就是承担起票房的关键,导致影片让观众感到失望,其实怪不得任何人。
现在大众的审美开始提升,对电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
如果不是用心去讲述故事,塑造人物,用真诚打动观众,是很难将票房收入囊中的。
陈可辛作为中国知名导演,观众奔着他的口碑前来观影,却发现不如预期,长此以往只会败光路人缘。
创作者永远要保留风骨,否则当心晚节不保。
那么对此,你怎么看?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